科研动态

Dynamics

首页 >  科研动态 > 新闻  >  详情

浦江AI生态论坛现场传真:技术与产业共振,合作朋友圈再扩容 | 2025GDC

2月22日,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2025GDC)“浦江AI生态论坛”圆满举行。论坛聚焦AI技术产业化与生态共建,汇聚政、研、产、学多方力量共商人工智能前沿趋势及未来合作发展机遇。

作为论坛发起方,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发布多项创新成果及合作计划,秉持“连接器”“放大器”“加速器”定位,协同科研、产业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探寻技术突破向赋能产业的行动之策。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出席论坛并致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工智能发展处处长潘焱出席论坛并致辞。

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围绕通专融合技术路径、大模型、科学智能、具身智能、数据智能进行主题演讲及合作计划解读,在“AI融合共进”的主题下开展圆桌对话。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承办。


【跨越】

AI4S攻关合作形式上新,“以人为本”大模型评测体系发布

会上,上海AI实验室正式发布“AI4S攀登者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攀登者计划”),面向全球征集研究团队及课题,聚焦发展具备下一代变革潜力的AI for Science技术,打造科学研究“革命的工具”。论坛现场,上海AI实验室青年科学家白磊带来了攀登者计划详细解读。

bl.png

上海AI实验室青年科学家白磊解读

“AI4S攀登者行动计划”根据攀登者计划,上海AI实验室将聚焦“具有重大意义但未被充分探索的高价值问题”,重点支持“创新突破科学”“共性技术问题”“产业标杆”三大研究方向,将为参与项目的团队提供关键领域的数据资源、AI算力集聚和训练平台、先进的研究阶段预训练大模型及科研经费支持,让科学家和开发者不被硬件束缚,聚焦思考研究价值的本身。

在科研组织方面,攀登者计划将引入新的特色组织方式:聚焦目标导向,建立明确目标导向与可量化的技术里程碑体系,确保项目专注度与执行效率;开放的技术研究,将攻关具有重大科技影响力和开放的技术突破方向,加速关键科学领域的范式变革;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构建紧密协同的科研协作范式,组建跨学科融合、科研工程以及多角色互补的全职攻关团队。

“AI4S攀登者行动计划”申请入口:https://www.shlab.org.cn/event/detail/86

计划.png

“AI4S攀登者行动计划”合作形式

当前,“大模型能力几何?”仍是学术与产业界的关注热词。论坛发布环节,司南平台上新了“以人为本”的大模型评测体系(Human-centric Evaluation),引入认知科学理论,通过构建真实场景任务链和人机协同解决方案,可由人类对模型辅助能力进行感知评分,实现技术指标与人文价值的有机统一。

zgt.jpg

上海AI实验室双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翟广涛发布“以人为本”的大模型评测体系

上海AI实验室双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翟广涛介绍,现有评测体系虽能直观反映模型性能,却难以量化评估智能体对人类实际任务的辅助价值。为此,司南团队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首次提出"解决问题能力、信息质量、交互体验"三维度的大模型主观评测体系,从人类价值观、伦理规范、实用性等多维度出发,为大模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更接近人类需求的科学评估标准。

该评测体系将于3月5日上线司南大模型竞技场:https://opencompass.org.cn

互补.png

“以人为本”的大模型评测体系(Human-centric Evaluation)机制

【前沿】

通专融合如何赋能产业,具身和数据智能的新答案

以通专融合的方式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正日益成为业内共识。前沿技术分享环节,上海AI实验室主任助理、领军科学家乔宇教授,从实验室整体技术路线,带了AI赋能产业的最新见解。

在题为《通专融合: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赋能》的主旨演讲中,乔宇认为,当前以Scalling-Law驱动的通用大模型展现出强大能力,未来在数据、训练和推理方面将有更多可Scaling的创新维度,引领模型向更高能力维度和更有价值应用方向发展。乔宇同时指出,“通专融合”将成为破解当前AI技术成本高、落地难等瓶颈的有效方式,更好实现通用性与场景专业化平衡。

展望下一阶段,多模态智能将突破“生成+理解”边界,实现跨模态知识发现并加速智能涌现;AI4S有望实现全流程赋能,推动AI拓展人类知识边界;具身智能“真实-模拟-真实”技术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将持续以原始创新为驱动,致力于打造繁荣的开源生态,更好的服务开发者,广泛赋能产业生态。

乔.jpg

上海AI实验室主任助理、领军科学家乔宇教授发表主旨演讲《通专融合: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赋能》

具身智能使智能体在真实物理世界中得以交互和应用,成为AI价值的“具象化”体现方式之一。上海AI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庞江淼介绍了实验室构建的具身智能“虚实贯通”技术体系,覆盖“真实-模拟-真实”(Real-to-Sim-to-Real)全闭环路径,有望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人数据稀缺问题,加速打造可自主演进的具身智能进程。在智能制造、仓储物流、能源电力等涉及复杂交互的领域中,具备广泛应用潜力。庞江淼展示了最新升级的通用具身仿真平台桃源2.0(GRUtopia2.0),包含仿真训练模块、场景资产自动化生成和数据采集系统,可为研究人员提供简单易用的“一站式”具身智能开发解决方案,数据采集效率最高可提升20倍。桃源2.0项目链接:https://github.com/OpenRobotLab/GRUtopia

pjm.jpg

上海AI实验室青年科学家庞江淼

由上海AI实验室打造的数据平台浦数(OpenDataLab),现已成为国内体量及数据规模综合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平台。在收录并构建数据集的基础上,OpenDataLab打造了面向大模型语料的全链路开源工具,为各类基座模型及专用模型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座。其中,数据提取工具MinerU被开发者誉为“大模型时代文档提取/转换神器”,上线半年GitHub星标数已突破2.6万。上海AI实验室青年科学家何聪辉介绍,MinerU凭借开源易用的属性,已推动形成活跃的开发者生态,由开发者自主发布的技术探讨及推广内容已超1200条;MinerU同时被业内多个企业及研究机构采用,并与硬件厂商完成深度适配。

MinerU下载地址:https://mineru.net

hch.jpg

上海AI实验室青年科学家何聪辉

1.jpg

ljl.jpg

2025GDC现场,展出了书生大模型体系、司南大模型评测体系、OpenDataLab开放数据平台及数据工具、桃源2.0具身智能仿真平台及机器人驾驶舱系统HOMIE。


【共赢】

技术产业携手,合作朋友圈再扩容

这场以“AI生态”为名的论坛,同时见证了技术与产业的深度携手与互相启迪,技术与产业的合作朋友圈再次扩容。

在深度聚焦科研攻关的同时,上海AI实验室秉持“三器”定位,持续与产业界携手,共促生态繁荣,正式发布生态合作方案“浦江AI生态共赢计划”。上海AI实验室生态战略与开源中心负责人许劭华进行了“浦江AI生态共赢计划”解读,未来,实验室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与更深层次的供给支持,通过协同项目攻关、行业标杆共建、人才梯队共建、资源政策辅导等方式,与产业伙伴共同打造标杆成果,共创多维度价值。

“浦江AI生态共赢计划”申请入口:https://www.shlab.org.cn/event/detail/81

xsh.jpg

上海AI实验室生态战略与开源中心负责人许劭华

愿景.png

“浦江AI生态共赢计划”合作愿景

论坛上,上海AI实验室为首批“浦江AI生态合作伙伴”授牌仪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电科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羚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蜜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医利捷(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飞朗天思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合作伙伴将从数据语料、人才智库、评测标准、算力供给、解决方案、工程运营等领域深度合作,与实验室共建AI共赢生态圈。

640.jpg

640 (1).jpg

首批15家机构成为“浦江AI生态合作伙伴”

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亦迎来新一批成员。机器之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天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飞数科技有限公司、数据堂(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百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优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将与联盟其他成员联合打造多知识、多模态、标准化的高质量语料数据,探索形成基于贡献、可持续运行的激励机制,打造国际化、开放型的大模型语料数据生态圈。

640 (2).jpg

640 (3).jpg

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迎来新批次成员加入

来自多个领域的产业代表,分享了AI在本行业的落地实践与生态结合。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苗以《国投先导助力上海AI生态建设》为题,分享了金融对AI产业落地支持的特殊作用。在《数智融合,大模型赋能钢铁》的分享中,上海宝信软件人工智能所副所长张洋介绍了AI在钢铁这一国计民生重要行业中发挥的价值。蜜度科技微热点研究院副院长王昉则进行了《AI新时代:助力大模型垂直应用新范式》的分享,展示大模型技术升级智能办公体验的新近应用。

640 (4).jpg

上海国投先导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苗

640 (5).jpg

上海宝信软件人工智能所副所长张洋

蜜度科技微热点研究院副院长王昉在圆桌讨论环节,上海市数字医疗创新中心技术研究部主任柏志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智慧设计研发所所长李彦鹏,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CTO张宏洲,上海数据集团数据产品规划负责人高晓丽,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研究员滕妍围绕AI赋能医疗、设计,算力、数据供给及AI治理展开研讨。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主持讨论。圆桌嘉宾认为,AI与产业的融合共进,是各领域发展共同的新动能,政、研、产、学多方力量应通力合作,推进全领域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640 (6).jpg

圆桌讨论:新动能——AI产业生态的融合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