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Dynamics

首页 >  科研动态 > 新闻  >  详情

联培博士在实验室:做重要而有趣的科研,当情怀与影响力兼备的学者 | 联培博士项目

2022年起,上海AI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十余所顶尖高校共同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生专项工作,旨在依托实验室前沿的研究力量和高校办学优势,为优秀青年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环境。

 

他们当中,有的人读博一年半连发5篇顶会一作论文、有的人跨专业用AI“丈量城市”,还有的人勇闯科研“无人区”,从事着重要而有趣的科研。

 

DL:力扛“同辈压力”,一年连发五篇顶会论文

638459249407810000.png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复旦大学2022级联培博士生

本科就读于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绩排名专业第一(1/199)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ICCV、CVPR、T-PAMI会议期刊论文5篇

主要参与项目:大模型异构智能体

 

读博一年半,DL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5篇论文(CVPR3篇、ICCV1篇、T-PAMI1篇)。被打上“大神”和“传说级选手”标签的他却说自己当前的很大动力来自于“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

 

“实验室优秀的前辈和同学太多了,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更让自己不敢懈怠。这一两年来的AI技术迭代太快,团队以树立国际影响力为‘小目标’,这激励着我们每个人。”为此,DL制订了详细的科研规划,将全年度科研任务细分到天,严苛执行,并按周、月进行严格的“自我验收”。

 

2022年,实验室启动了与十数所高校的联培博士项目。彼时,没有师兄师姐能提供经验借鉴,也没有公开信息可参考。

 

回忆当初的决定,DL认为虽然大胆,但十分笃定。“多位老师的名字早已耳熟能详,他们在细分领域都是翘楚,能和他们一起做研究,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吸引力。”

 

当年7月,DL加入实验室的智能光电团队,随即投身于多个项目的研发。其中一个创新的项目是:大模型驱动的异构智能体协同控制算法框架,该成果运用大模型调度多种智能体自主协作,实现了“机器人总动员”。

 

“当大家集中力量做一件事,就容易在实现目标之上获得额外的buff(加成)。”DL在项目结束后总结,在团队协作过程中,除团队专注的目标检测、识别任务之外,自己还积极“补位”,接触到了交互设计、宣传拍摄等工作,“这是一次十分珍贵的体验”!

 

在做项目的同时,DL常常思考“如何定义科研的价值”,“多发论文多就代表研究有意义吗?”

 

当他带着这个问题请教导师时,对方的观点让他颇受启发:相比论文发表数量,优秀的青年学者更应培养自己的科研情怀和影响力,而影响力有两重含义:学术上的和日常中的影响,亦即个人魅力——显然,导师的言传身教为DL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

 

“老师工作繁忙,我们的沟通常常在深夜进行。他每周会定期和我谈话,聊科研进度、阶段目标和个人近况。”最让DL感动的是,每次谈话的结尾,老师总要嘱咐一句:“有什么我能提供帮助的,及时沟通。”

 

“加入实验室做科研对我来说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各类丰富的科研资源,为实现科研突破提供坚实的保障。”现在,DL已成长为“大师兄”,随着新一届同学的陆续加入,团队不断壮大,他也正试着承担起团队里的协调运营任务,“庆幸能够在承担科研工作之余,拥有锻炼管理能力的机会,这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Liam:AI+测绘,复刻那幢“全是搞AI”的楼

 638459250402160000.png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级联培博士生

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成绩排名专业第一(1/225)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ICCV会议论文

主要参与项目:城市实景三维大模型书生·天际

 

“团队内大部分伙伴都是计算机专业背景,相对来说我算是‘异类’。”本科学测绘的Liam这样调侃自己。

 

回想在大四推免保研阶段,作为专业第一名的Liam面临的选择不少,出于兴趣和在校参与的项目经历,他决定跨专业到AI方向攻读博士。

 

2023年春天,Liam了解到上海AI实验室正在招收联培博士,除了在网上搜集信息,他决定请上海的亲戚进行实地“勘察”。

 

“地段很好,环境不错,关键是整栋楼全是搞AI的!”亲戚的回复让Liam坚定了报考的信心。

 

在本科时,Liam曾无意中读到过CityNeRF相关论文,博士面试时向实验室科学家请教了诸多技术细节,并谈了个人对测绘与AI间交集的理解——没想到,这为他后来在实验室开展科研生涯提供了很好的切入口。

 

经过多轮面试考核,当年7月,Liam坐进了位于上海徐汇的西岸智塔(AI Tower)。这也意味着他进入了全新的领域,“客观来说,跨专业当然是个很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这反而成为了我的优势,为我参与的项目带来了帮助。”Liam谈起加入实验室后的第一个大项目,颇为自豪。

638459252144620000.jpg

位于上海徐汇的西岸智塔(AI Tower)

 

基于CityNeRF技术的城市实景三维生成大模型“书生·天际”,是Liam加入实验室后重点参与的项目,该项目将预先采集的实景图像数据导入书生·天际模型进行训练,经计算渲染后便可生成超大规模城市实景三维模型。

 

其中,实景数据采集是团队当时遇到的关键难点之一。由于传统采集方式无法满足训练数据需求,实验室团队于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采集方式——这对数据采集合作方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

 

这时候,测绘专业出身的Liam主动承担起沟通桥梁作用,“恰好我同时了解测绘和AI,团队也为我提供了发挥技能的平台。”

 

2023年7月,书生·天际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为全球首个城市级实景三维大模型,其中,首批建模的范围包括了上海陆家嘴、朱家角、世纪公园和西岸等区域。

 

如今,Liam可以自豪地拿着书生·天际的视频向家人、朋友介绍,“看,这就是我平时待的地方,上海的西岸智塔,里面全是搞AI的!”

 

项目成功带来的成就感,使Liam备受鼓舞,如今,他在探索三维生成的路上孜孜不倦,而实验室德才兼备的导师和各类硬件资源,支持着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前不久,我读到一篇关于三维生成算法的最新论文,想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请教,导师得知了我的想法,便主动牵线推荐。”Liam说,“实验室的导师们在领导团队科研的同时,也关心我们在读博士个体的具体需求,包括计算资源、访学交流、职业机会等,都会帮我们积极争取。”

 

Jason:勇闯“无人区”,很重要也很有趣

 638459250795120000.png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2022级联培博士生

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成绩排名专业前5%

主要参与项目:风乌气象预报大模型

 

2023年,实验室发布了全球中期天气预报大模型风乌,首次实现了在高分辨率上对核心大气变量进行超过10天的有效预报。“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被《科学》杂志(Science)列为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作为实验室AI for Earth团队成员之一,Jason全程参与了风乌项目开发。

 

2022年,计算机科班出身的Jason,选择了AI For Science作为博士阶段方向,缘起于他与实验室科学家的一次对谈。“老师谈到,利用人工智能解决自然科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是AI在未来的重大应用方向。这非常重要,也很有趣。”

 

出成果很重要,有趣也很重要!

 

Jason初到实验室,就感受到实验室氛围“满满的年轻”,导师也仅比自己大6岁。彼时,AI辅助气象预报研究团队正在组建,第一个研究项目确定为全球中期天气预报——这在当时是个“无人区”。

 

Jason在其中承担的具体任务,是尝试不同模型结构探索时空建模。“于我而言是很大挑战。举例来说,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随着模型预报技巧的提高,集合预报方式渐渐无法适用,但需要搞清楚原因才能找到解决方式。”通过改进预训练和微调方法、数据处理方式等尝试,终于找到了问题症结:模型在微调后会接近一种比较平均的状态,其结果难以发散。


“这个挑战也让我产生了思考,自己此前并不了解气象领域知识,但能够通过自学找到共通处,在此过程,复合的知识素养也日益精进。”Jason坦言,自己也经历过数次失败尝试,但每一次都能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法。实验室开放的环境与宽领域研究方向,给了自己广阔的“试错空间”。

 

“有时,我提出一些连自己都不太确定的想法,却能得到导师的鼓励,还可以协调到硬件支持。和我一样的许多青年科研人员,都能在实验室里将想法最大限度付诸实施。”Jason认为,实验室对科研的整体投入和硬件支持,成为自己大展身手的“底气”。“这里到处都是良师益友,和他们一起学习、科研,这是我在近两年时间里最大收获,此外,实验室提供的生活保障和待遇,让我们心无旁骛,不因为琐事而分心。”

 

2024年上海AI实验室与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已正式启动,欢迎有志于从事AI领域科研的优秀学子报名,在实验室丰富学术资源的支持下,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前沿与未来。

 

招生网站:https://www.shlab.org.cn/enrollment

咨询邮箱:admissions@pjlab.org.cn

联系电话:021-23537817


comm@pjlab.org.cn

上海市徐汇区云锦路701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37-38层

沪ICP备20210093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