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Dynamics

首页 >  科研动态 > 新闻  >  详情

“AI教育实践研究项目”实验区教师座谈会暨创意工坊活动举行

7月7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举办“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项目”实验区教师座谈会暨创意工坊活动。上海AI实验室和课程教材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及来自全国20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研究项目”启动于2022年5月,为期三年,由上海AI实验室与课程教材研究所共同发起。迄今,共吸引了531名骨干教师和78名教研员参与,覆盖全国20个实验区的319所实验学校。活动现场,上海AI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主任戴娟分享了团队的发展初衷和成长历程,同时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背后的原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革新,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在不断变化的领域中找到不变的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和跨学科领域教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11.png

上海AI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主任戴娟

上海AI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高级教研员祁荣宾介绍了项目实践情况,一年多来,项目组开发了标准课程,成功举办了首届成果交流展示会,累计开展了100余次工作坊活动。此外,上海AI实验室、课程教材研究所与实验区骨干教师们共同编写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指导丛书》,浦育平台提供了优质的人工智能教学资源,推动全国300多所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

22.png

上海AI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高级教研员祁荣宾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锋在交流指导环节中分享了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模型、教学案例及人工智能活动设计的四条路径。

33.png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锋

上海AI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科创主管谢作如介绍了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该公益活动旨在向广大青少年普及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技能,弘扬科学精神,培育青少年的人工智能思维。

上海AI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科创主管谢作如座谈环节,参与教师对项目下一阶段的实施提出了展望:将人工智能教育的经验与成果系统化并推广到更多地区,完善师生评价体系,设计并开展跨学科课程。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王艳芳谈到,项目核心目标是让每一位实验区教师都能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期待实验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心主任魏娜对项目实施面临困难和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和指导建议,并对项目现状表示肯定。本次活动设置“浦育小世界”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创意表达”两个创意工坊,通过虚拟空间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教师们体验到HEIM(假设、实验、创新和记忆)学习范式和AI工具对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55.png

教师代表参与创意工坊

未来,上海AI实验室将持续推动青少年AI教育的发展,为师生提供提供更全面的AI教育资源,探索人机共智时代的教育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