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SIGCHI: Special Interest Group for Computer Human Interaction,是世界上人机交互领域最大的专业组织,这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组织,包括计算机科学家、软件工程师、心理学家、交互设计人员、图形设计人员、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等等。大家共同理念是"设计有用且可用的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恰当实施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
注2,ICCV: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由IEEE主办的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作为世界顶级的学术会议,首届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于1987年在伦敦揭幕,其后两年举办一届。2005年第10届ICCV在北京举行。
注3,CVPR: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由IEEE主办的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它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顶级的三大学术会议之一。
注4,ECCV: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两年举办一次,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三大顶级学术会议之一。
注5,王晓刚:中国科大本科毕业,少年班第一名,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硕士学位,现于(发文时)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注6,林达华:中国科大本科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硕士学位,获香港中文大学工程院优秀硕士论文奖(每年度全院只选一人),现于(发文时)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注7,崔靖宇:清华大学本科及硕士毕业,随汤晓鸥在研究院做了一年半的实习生,获微软学者奖学金,现于(发文时)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背景介绍
汤晓鸥先生,是汤之铭的爸爸。1990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年于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博士学位。现于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任终身教授。2005到2007年,于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视觉计算组主任。现任IEEE ICCV’09程序委员会主席 (Program Chair)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PAMI)编委 (Associate Editor)。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及视频处理。
汤晓鸥先生在亚洲研究院期间,被一致推选为研究院文工团团长,兼团委书记,连续三年出任研究院年度文艺晚会主持人,他的演艺生涯开始于研究院,也是在研究院达到顶峰,为此,他为自己起了个艺名叫“小o”。小o的名言是:“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可笑的一面,同时也有更可笑的一面”。他就是这样看着铭铭一天天长大。